3、沉淀的粒度 分析图是什么样的

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图以下粒度分析方法取决于碎屑岩的大小颗粒和岩石的密度。1.砾岩的粒度分析方法砾岩的粒度分析主要在野外进行,一般采用筛分分析和直接测定两种方法。对于胶结较弱的砾石和松散砾石层,先用10mm和1mm孔径过筛,小于1mm的基质和胶结物可带回室内细分;若10 ~ 1 mm细砾石含量较大且差异较大,应采用筛分分析法进行细分;10mm以上的碎石一般在场外直接用直尺测量,然后将各个粒径的碎石称重,记录在粒径分析表中。

对于胶结砾岩,可在风化带上进行粒度测量;或者把样品带回房间,先水泥化,分离砾石,再测粒径。2.砂岩和粉砂岩的粒度分析方法砂岩和粉砂岩的粒度分析常用的有筛析法、沉积速率法和薄片法,常用的沉积速率法有阿兹尼法、萨巴宁法和罗宾逊法。筛析法和沉降速率法适用于未固结的松散岩石,如粗碎屑岩,一般只采用筛析法;而中细碎屑岩往往含有较多的粉粒和粘粒,所以沉积速率法往往与筛析法结合使用。

4、粒度测试结果 分析

1。粒度及分布特征对11口井的29个煤粉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测试结果统计见表48。试验结果表明,煤粉颗粒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宽,从0.2μm到2000μm不等,且单井煤粉粒度也不相同。分析发现井口排出的煤粉粒径分布范围较宽,从0.2μm到2000μm不等,煤粉粒径较大,最大粒径达到2000 μ m。

其分布曲线呈双峰右极峰形,粒度值在0.2 μm ~ 2000微米之间变化,主峰出现在900微米~ 2000微米之间,次峰出现在1微米~ 50 μm之间。在煤气水合生产阶段,井口排出的煤粉粒度分布范围为0.2 μm ~ 1000 μm。 煤粉最大粒径为1000 μ m,根据韩3013井(采样时间:201122)的煤粒度测试曲线(图47),其分布曲线为双峰型。

5、 颗粒 分析试验的操作步骤

1、密度计的校准在制造过程中,气泡体积和密度计的校准往往难以做到准确。此外,密度计的校准是基于20℃的纯水。由于实验室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密度计在使用前要对刻度、弯液面、土壤颗粒沉降距离、温度、分散剂的影响进行校正。(1)土壤颗粒沉降距离的校正①测量密度计的漂浮气泡体积,将约130mL纯水倒入250mL量筒中,保持水温在20 ℃,以弯月面的上边缘为标准,在量筒上测量并标记水面,然后将密度计缓慢放入量筒中,当水面达到密度计的最低刻度时(以弯月面的上边缘为准),再次在量筒上测量并标记水面。

6、粒度 分析方法

粒度分析方法取决于碎屑岩的大小颗粒和岩石的密度。1.砾岩的粒度分析方法砾岩的粒度分析主要在野外进行,一般采用筛分分析和直接测定两种方法。对于胶结较弱的砾石和松散砾石层,先用10mm和1mm孔径过筛,小于1mm的基质和胶结物可带回室内细分;若10 ~ 1 mm细砾石含量较大且差异较大,应采用筛分分析法进行细分;10mm以上的碎石一般在场外直接用直尺测量,然后将各个粒径的碎石称重,记录在粒径分析表中。

对于胶结砾岩,可在风化带上进行粒度测量;或者把样品带回房间,先水泥化,分离砾石,再测粒径。2.砂岩和粉砂岩的粒度分析方法砂岩和粉砂岩的粒度分析常用的有筛析法、沉积速率法和薄片法,常用的沉积速率法有阿兹尼法、萨巴宁法和罗宾逊法。筛析法和沉降速率法适用于未固结的松散岩石,如粗碎屑岩,一般只采用筛析法;而中细碎屑岩往往含有较多的粉粒和粘粒,所以沉积速率法往往与筛析法结合使用。

7、石英 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的统计 分析

目前颗粒表面特征可分为三类:力学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吴等,1998)。机械原因表现为颗粒搬运过程中机械作用造成的痕迹,主要有贝壳状断口、V型冲击坑、碟形冲击坑、划痕、平行解理台阶、平解理面、上翘解理片等。化学成因特征是指沉积环境的化学作用所导致的应时颗粒的特征,主要包括溶蚀沟、晶体生长、鳞片剥落等。

根据Powell的圆度分类原理和本研究的目的,将应时颗粒的表面形貌简单地分为四个圆度等级:锐边、亚边、亚圆和圆形。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应时颗粒的表面形态特征,对于区分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历史(Krinsleyetal)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鉴定意义。, 1973;陈丽华等,1986)。1.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颗粒通过对石英砂表面结构的研究颗粒可以达到划分沉积物成因和重建古环境的目的。

8、风积砂 颗粒组成 分析

为了研究颗粒不同地貌、不同地层深度的风成沙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笔者在该地区采集了36组不同地貌、不同地层深度的风成沙样品并进行筛选分析。结果(表3.2)表明,风成沙粒径主要分布在0.5 ~ 0.25mm和0.25 ~ 0.075mm范围内,属于细砂,0.25 ~ 0.075mm占64.4% ~ 93.6%,0.5 ~ 0.25mm占4.5% ~ 29.4%。粉质粘土含量很少。

在平面上,对沙丘表面不同部位的风成沙颗粒-1/进行了研究,发现沙丘顶部、中部和底部0.5~0.25mm分别占5.4%、16.2%和12.5%,即沙丘中部和下部-。从内蒙古乌审旗和陕西榆林的砂样筛分结果可以看出,从内蒙古到陕西榆林,0.5 ~ 0.25 mm粒径比例减少,小于0.075mm粒径比例增加,符合自北向南粒径减小的趋势。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颗粒  分析  土壤  颗粒分析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