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国古代孔子在他的“仁政”思想中,提出了统治者必须“取其短”的观点。孟子在阐述其“民本”思想的过程中,主张统治者在财政管理上必须实行“节收”政策。从历史上看,财政 收入规模最小化的观点,既是早期社会“轻重论”传承下来的主流观点,也是西方国家直到古典经济理论时期的主导观点。
5、 分析 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财政收入绝对数量的增加是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持续增长的直接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总量连年增长。从增速来看,虽然不同年份有波动,且近年来增速一直在放缓,但我国财政收入的绝对金额逐年上升,仍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财政不平衡是必然的。财政收支的确切平衡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是必然的。财政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制度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外部冲击是指对一国国民产生重大影响,但超出该国控制范围的外部事件收入。它是一个国际影响因素,也是一个不可控变量。3)缺乏弹性的税制。收入弹性小于1的税制称为非弹性税制。在税制不灵活的情况下,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无疑会减少,而财政的支出一般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因此收入相对减少的税收与财政的绝对增加不匹配,最终导致财政的失衡,或者继续增加财政的赤字规模。
6、 我国 财政 收入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财政 收入理论上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条件下,财政 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收入占GDP的相对增长率客观存在一个合理的量(或合理的量区间)。在这个层面上,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是最高的。政府要努力让自己的国家财政 收入符合这个水平。但在现实中,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不同,政府职能和经济体制的定位也不同于财政,这个值不能简单统一。
但是,过度下跌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因此,后续的恢复性增长也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经济发展因素财政 -2/GDP的比重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决定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越高,财力越丰富,假设税制和管理不变。
7、试对 我国 财政 收入状况进行 分析。我国财政收入Situation分析。一.财政赤字规模的决定因素人们对财政赤字的担忧和恐惧主要是因为害怕财政赤字会引起通货膨胀,甚至有人把财政赤字等同于通货膨胀。实际上,财政赤字只有在赤字融资手段的时间和空间不当(导致经济系统需求过度膨胀)和财政赤字规模超过实际需要(导致货币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才会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为了保证财政赤字能够促进资本形成,加速经济增长而不引起通货膨胀性物价上涨,在确定其安全边际时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经济因素,二是资金来源。
如果持续的经济增长率比较高,即使政府为了经济发展而大规模征收-0的赤字,也不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伤害,或者说伤害不大。这是因为国内经济的吸纳能力会随着国家收入的大幅提高而相应加强,物价水平不会大幅提高。正如著名经济学家Frieman (1971)所说,在一个实际产出不断增加的经济体中,实际国民/123,456,789-2/的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相应增加。
8、简述建国以来 我国税收 收入的增长 趋势历史上,在国家产生的同时,就出现了保障国家实现职能的a 财政。在我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的财政征收方式是“纳贡”,即臣民向国王呈献物品。另外,国家对海关、市场、山川、水面征收的收入也叫赋。所以“税”不仅仅指国家征收的军需物资,还有“税”的意思。清末,租税成为各种税种的统称。农民以实物形式向地主支付日租金,以货币形式支付国家税收。
后来“税”和“税”经常一起使用,统称为税。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主要有四种:战国秦汉时期的税收制度(征收田赋、人头税),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税收制度(征收田赋、人头税、劳役税),中唐至明朝中期的两部税法(征收资产税、田赋),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的鞭法以及地方与地方的融合(征收田赋)。
9、 我国 财政支出增长率和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 趋势, 分析原因?显示增长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和支出额财政绝对和相对数字逐年增长。财政支出增速先逐年下降,2004年开始上升,2008年达到峰值,之后波动下降;总体来看,GDP增速呈波动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最高。与2008年相比,2009年增速大幅降低,而2010年增速大幅提高,2012年GDP增速大幅降低。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会增加,这是财政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由瓦格纳提出,后被后人总结为瓦格纳定律,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各方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导致需要商业法律和契约,需要建立司法组织,这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提供公共安全和法律设施上,这是一个政治因素。
文章TAG:财政 收入 税负 分析 增长 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