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史回顾中国银行业改革是在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进行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演变过程。正式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国家专业银行阶段(1984-1994年)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一元化”的银行体制,人民银行一家独大。
3、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现状与趋势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在目前粗糙疯狂的发展趋势下,并没有很好的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更多细节请关注。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金融中介角色。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过去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银行业保持了快速扩张的势头。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导地位。根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银行可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就,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我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现状是什么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降低损失,成为金融界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在2004年正式发布的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对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的计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来看,操作风险引发的大案要案近年来频频发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一、操作风险的内涵操作风险通常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操作风险定义为仅在商业银行“操作”部门的操作风险,以及由于控制、系统和操作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商业银行可控风险,但不包括外部事件的影响,如监管机构或自然灾害等。广义的操作风险定义为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金融风险。
5、城市 商业银行的 现状问题中国现有城市概况商业银行135(截至2012年11月)。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为849%,不良贷款率为4.89%,总资产为257万亿元,占中资银行(含农村信用社)总资产的6.74%。经过几年的变化和发展,上海、北京、南京、大连、杭州、宁波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发展迅速,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有望在今年内成功上市。
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规模达到6.1万亿元,贷款规模达到3.6万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4%。同时,该市商业银行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水平,主要监管指标持续改善。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5.6亿元,较年初减少51.3亿元;不良贷款率0.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57.1%;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8%,流动性指标总体良好,杠杆率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6、 商业银行资本的我国 商业银行的资本 现状与 分析(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资本结构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1.核心资本:1)实收资本,2)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2.二级资本:1)坏账准备,2)坏账准备,3)投资风险准备,4)5年以上(含5年)的长期债务。3.应在资本总额中扣除的项目1)对其他银行资本的投资;(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
7、中国 商业银行的 现状银行业的竞争来自于服务机制。当人们去银行时,他们也看到服务人员的脸,这不是很友好,估计迟早会被外资收购,如果真的放开市场的话。如果你不改善你的服务,你迟早会破产,我承认中国的商业银行和过去相比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银行是承担风险的企业,但现在我国银行的风险根源是不可控的,最容易控制的就是市场风险,现在国内银行普遍比较重视这一块,做的也不错;信用风险,对于企业信用来说,基本落后国外30年。现在客户经理都是用公司的报表来评估客户的等级来发放贷款,第一,中国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很差。其次,我们所谓的财务分析就是几个比率的简单比较,根本没有科学模型,只有excel表格。其实这些都是表面文章。
文章TAG:现状 商业银行 分析 国内 国内商业银行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