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利率 市场化的利与弊

看香港财经报纸的广告,第一印象就是香港人好幸福。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争存款利率,利率一个比一个高。另一方面,银行为了放贷,都在争贷款利息,不仅一比一低,还额外赠送现金。银行变得越来越勇敢,人们不禁笑了。这就是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市场化带来的好处。在内地,普通人是没有这种福气的。一方面,在收益上,因为利率 no 市场化,无论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银行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从保本的存贷利差中获得高额利润,百姓没有利润也没有货比三家的冲动;另一方面,在服务上,资质老、网络大的中资银行不用担心客户流失,反而愿意坐在老板的位置上享受老客户带来的收获,店家欺负客户。

8、我国实行 利率 市场化的利弊

Adaptation-2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需未雨绸缪。行政管理造成弊端(一千块钱之后很难买到一头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利率一直实行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这种严格的行政管理利率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结构和传导机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导致利率不能正确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者持有货币是出于交易、防范和投机动机,与这三种动机相对应的金融资产是现金、存款和有价证券。三种资产中,有价证券对利率,弹性最大,其次是存款,现金无弹性。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经济的证券化程度还比较低,因此金融资产整体对利率缺乏弹性。分析主流资金的真实目的,寻找最佳盈利机会!)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体系缺乏应有的地位,利率既不是储蓄者收入来源关注的主要对象,也不是投资者划分的杠杆。

9、 利率在市场 经济中的作用

利率可以影响市场上的流通货币量!中国利率 市场化改革进程稳步推进。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利率输出阿富汗改革的基本思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化“九五”计划利率改革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1996年6月1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开放利率,使借贷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自主决定拆借。

1998年3月,对再贴现利率和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进行改革,放开了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1998年9月,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市场化发行利率。1999年9月,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以招标方式成功发行。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123,456,789-2/,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协商/123,456,789-2/。

10、中国 利率 市场化

2019是中国改革进程中重要的一年-2市场化。当年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LPR在公开市场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2)进行操作。其目的是充分发挥LPR在贷款利率中的指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一轨两化”,提高利率的传递效率。

12月20日,第五期LPR报价出炉:一年期品种报4.15%,16BP低于改革前的老LPR;5年期以上品种报4.80%,较8月报价下行5BP。21世纪经济记者采访多家银行了解到,LPR报价下行后,商业银行利率新增公司贷款也下行,实体企业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受监管因素影响,整体个人按揭贷款/123,456,789-2/与改革前持平。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市场化  效应  利率  分析  经济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下一篇